说到孩子学拼音这事儿,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过类似的困扰——明明教了很多遍,孩子就是记不住那些声母韵母的组合。其实啊,拼音学习还真不能靠死记硬背,得讲究方法。就拿我家小子来说,之前对着拼音表念了半个月,效果还不如用专门的拼音学习App玩上两三天。你别说,现在的学习工具确实挺有意思,像最近在用的”九午拼音”,把声母韵母设计成闯关游戏,孩子反而主动要求”再玩一局”。
拼音学习的三个关键阶段
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孩子学拼音大致要经历”认读-拼读-运用”这三个阶段。最开始当然是认识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,这个阶段最忌讳贪多求快。我见过有家长一天让孩子记10个声母,结果第二天就混成一锅粥。后来发现,每天专注学3-4个,配合形象记忆法效果反而更好——比如把”b”记成广播,”p”想象成旗子,这种具象化的方式特别适合低龄孩子。
等到基本认读没问题了,就要开始练习拼读。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”会认不会拼”的情况,比如单独认识”b”和”a”,但组合成”ba”就卡壳。这时候需要大量的拼读练习,最好能结合生活场景。我家孩子最近迷上了用拼音给物品贴标签,虽然写得歪歪扭扭,但”shuǐ bēi”(水杯)、”shū bāo”(书包)这些词倒是记得特别牢。
别小看整体认读音节的作用
说到拼音学习的难点,整体认读音节绝对能排进前三。16个整体认读音节看似不多,但像”zhi、chi、shi”这些容易混淆的音节,确实需要特别训练。有意思的是,我发现如果把它们编成顺口溜,比如”一轮红日ri ri ri,一棵小树zhī zhī zhī”,孩子接受起来就快得多。有时候甚至不用刻意教,多听几遍拼音儿歌,他们就能自然而然记住这些特殊音节。
说到工具选择,现在市面上的拼音学习App确实帮了大忙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别完全依赖电子设备。最好能线上线下结合,比如用App学习新内容,再用实体拼音卡片做复习。我一般会限制孩子每天用平板学拼音不超过20分钟,其余时间就玩些拼音跳房子、拼音扑克牌之类的实体游戏。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,既能保持新鲜感,又不会伤眼睛。
最后想说,每个孩子学拼音的节奏都不一样,有的可能两周就能掌握基础,有的则需要一两个月。重要的是保持耐心,多鼓励少批评。记得有次孩子把”p”和”q”搞混了,我正要纠正,他却得意地说:”爸爸你看,q像不像一个气球?”虽然发音错了,但这种联想能力值得肯定。学拼音终究是为了应用,与其追求完美,不如先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信心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