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独立开发者如何保证项目质量,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特别是看完九午的服务介绍后,我不禁在想:一个人要负责从需求对接到最终交付的全流程,这中间的质量控制到底该怎么把握?毕竟没有大公司的品控团队,也没有专人做测试,可交付的产品却要和大厂竞争。说实话,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独立开发者,我也曾经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。
代码质量是根基
记得去年我接手的一个电商项目,刚开始为了赶进度,代码写得特别随意。结果到了后期,每加一个新功能都要花大量时间排查旧bug,那段时间简直是在填自己挖的坑。后来我养成了几个习惯:每天抽出半小时做代码审查,哪怕只是回看自己写的代码;每个功能模块完成后的单元测试一定要做,虽然繁琐但真的能避免很多低级错误;还有,现在我会强制自己在每个项目里写技术文档,不仅是给客户看,更是给自己留个备忘录。
测试不能只靠运气
独立开发者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测试环节。我之前做过统计,一个中等复杂度的Web项目,如果只在开发完成后做一次性测试,漏测率可能高达30%!现在我学乖了,测试要贯穿整个开发周期。比如在做九午提到的那些跨平台App时,我会在每个核心功能完成后立即做交叉测试:安卓和iOS的表现是否一致?不同分辨率下的显示效果如何?说实话,这种即时测试虽然看起来耽误时间,但实际上比最后一次性调试要省时得多。
说到测试工具,不得不说现在真的帮了大忙。像做自动化测试的Selenium,接口测试的Postman,还有做性能测试的JMeter,这些都是独立开发者的好帮手。虽然要花时间学习,但掌握后测试效率能提升好几倍。特别是接那些”对标优化”的项目时,用这些工具来做竞品对比测试,效果特别明显。
文档不只是形式
可能有人觉得独立开发者写文档是多此一举,但我真的吃了太多不写文档的亏。去年有个项目,客户半年后想要增加功能,我翻看当时的代码,花了两天才理顺逻辑。现在每个项目我都会维护三份文档:技术架构说明、数据库设计文档和API接口文档。这不仅方便后期维护,在开发过程中也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。有时候写着写着,还能发现之前设计上的漏洞,这种收获真的意想不到。
说到底,独立开发者保证项目质量没有什么独门秘籍,就是要把在大公司里由不同团队分工的质量控制流程,通过工具和方法论内化成个人开发习惯。虽然过程很辛苦,但看到自己交付的项目稳定运行,那种成就感,真的,什么都值了。